
文章摘自:党的文献,作者:冯东兴。 1958年2月,中国宣布从朝鲜撤出人民志愿军,以实际行动表达中国钻营朝鲜半岛宁静的诚意。中国的撤军使同样在朝鲜驻有大量军队的美国陷入尴尬。
然而,面临中国的撤军行动与宁静外交诚意,美国巧言令色,并使用自己其时能够操控团结国的有利职位,最终坚持在朝鲜半岛南部驻军。1958年中国志愿军撤离朝鲜的震憾局面 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953年7月7日,经由3年的苦战,中美双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然而,这个协定仅仅意味着暂时的停战,真正的战争状态并未竣事,只是军事斗争转化为政治外交斗争。
在美国的操控下,第8届团结国大会第430次全体集会通过关于朝鲜问题的两项决议。决议主张召开朝鲜问题政治集会,把到场集会的国家限定在到场朝鲜战争的各国,而中国政府却被清除在外。
美国的理由很简朴,中国不是团结国成员国,没有资格到场。作为朝鲜战争的参战一方,没有资格到场集会,可以想象这样的政治集会效果将会怎样。面临美国企图废弃刚刚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的政治图谋,中国政府揭晓声明,主张政治集会应凭据《朝鲜停战协定》第60款的划定,先行从朝鲜撤出包罗团结国军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然后再讨论其他问题。
随后,周恩来就政治集会的详细形式提出4点建议:到场集会的国家应为征战双方的全体国家,包罗南、北朝鲜在内,还应邀请苏联、印度等中立国;集会接纳圆桌集会的形式,但政治集会的任何决议必须获得征战双方的一致同意;第8届团结国大会在讨论扩大政治集会成员问题时,应邀请中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在政治集会的成员问题解决后,双方应讨论集会的所在和时间。美国则坚持把到场集会的国家限定在是团结国成员国的征战双方,其意图十明白显,就是充实使用团结国这个政治工具,排挤中国到场重大国际集会,钻营政治上的有利职位。可是,远东地域重要分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到场。
在苏联、英国和法国的推动下,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的身份到场了日内瓦集会。在日内瓦集会上,关于朝鲜问题,美国坚持主张让团结国负担其解决朝鲜问题的角色,由团结国主导朝鲜的统一问题。对于美国的“故伎”,中国方面指出,团结国作为朝鲜战争参战的一方,已经失去了公正处置惩罚朝鲜问题的资格,因为它已经被美国所使用,只有中立国才具有公正处置惩罚朝鲜问题的能力。
6月15日集会邻近竣事,看到集会对解决朝鲜问题将无果而终时,周恩来揭晓最后演说,表现中国“完全同意一切外国武装气力于最短期限内按比例从朝鲜境内退却”,主张南北双方相互靠近,内部解决朝鲜宁静问题。周恩来的演说为中、美两国在解决朝鲜问题上再次正面接触埋下了伏笔。在同中国举行政治外交较量的同时,美国已经做好了在朝鲜恒久驻军的准备。
1953年10月,美国与南朝鲜政府签订了《韩美配合防卫条约》。该条约成为美国东亚停止战略的重要一环。
面临美国在朝鲜南部的驻军政策,为了资助战后朝鲜的恢复与重建,11月,中朝双方签订了《中朝经济及文化互助协定》。按此《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留在朝鲜,资助朝鲜举行战后重建。自此,朝鲜战争以朝鲜半岛的政治破裂和中美双方在南北驻军的形式竣事。
中国决议撤军 1957年11月,在会见苏联时,毛泽东与金日成商谈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撤出朝鲜问题。毛泽东表现:“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朝鲜人民可以依据自己的气力来解决民族内部事务。”随后中朝双方开始讨论撤军的详细摆设。
12月16日和25日,金日成向中国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由朝鲜人民政府揭晓声明,提出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主张,中国政府努力响应;二是由朝鲜最高人民集会写信给团结国,要苏联在团结国提出主张,以推动团结国接纳行动。对于金日成的来信,经由同苏联方面协商后,中国政府很快作出回应。毛泽东认为,金日成提出的两个方案中前一个比力好。
如果让苏联在团结海内提出主张,推动团结国接纳行动,势必导致中朝双方把整个团结国作为敌对的一方,而实际上派出军队组成团结国军的只是少数团结国的成员国。因此,毛泽东认为,朝鲜应凭据1954年日内瓦集会上中朝双方关于朝鲜问题的基本主张,公然声明提出外国军队撤出的要求,提议南北双方在对等基础上交流筹备全朝鲜自由选举;在所有外国军队撤出一定时期内,由中立国机构监视举行全朝鲜的自由选举。
在朝鲜声明之后,中国将给予支持并提出撤军方案,倡议配合撤军。中国政府的建议,一方面确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的政策,另一方面根据日内瓦集会上中朝方面提出的原则,对撤军后的朝鲜作出了详细的政治摆设。自此,围绕朝鲜半岛的撤军、统一问题,一场以中、美为主角的外交宣传战拉开了序幕。
凭据中方建议,1958年2月5日,朝鲜政府就撤出一切外国军队与宁静统一朝鲜问题揭晓声明。声明称,为了缓和朝鲜的紧张局势以及宁静解决朝鲜问题,美军和包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内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当同时撤出南北朝鲜。在一切外国军队全部撤出南北朝鲜之后,应当在一定时期内在中立国机构的监视下,实行全朝鲜自由选举;应当在对等的基础上早日实现南北朝鲜之间的协商,讨论经济、文化交流和全朝鲜的选举问题;应当在以后只管短的时期内把南北朝鲜军队的人数缩减至最低限度,以实现朝鲜的宁静统一。
中国政府很快声明支持朝鲜政府的宁静倡议。根据预定的摆设,2月14日至21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会见朝鲜。
期间,中朝两国政府揭晓团结声明,决议于1958年年底以前分3批全部撤离朝鲜。在不足半个月内,中朝方面协同一致,争取主动,提倡了努力的外交舆论攻势,使得以美国为主的团结国军一方显着处于舆论的被动职位。中美之间的外征战 接到中国的建议,美国政府的反映显得被动但相当审慎。
在2月14日召开的新闻公布会上,美国国务院讲话人林肯·怀特态度模糊,只是就中朝声明中的“自由选举”做出评论,表现自由选举是朝鲜统一问题的关键,美国坚定支持朝鲜举行自由选举,而对撤军问题避而不谈。随后,美国政府内部开始加紧计划应付中国从朝鲜撤军造成的被动局势。经由近两个月的经心准备,4月9日,通过英国驻北京代庖,美国以到场团结国军的16国名义做出了回复。美国在回复中避而不提撤军问题,只是要求中国政府对北朝鲜提议作出“准确的解释”,询问“当北朝鲜政府谈及‘中立国组织’监视选举时,中朝方面是否接受选举应该由团结国主办,而且应该由团结国监视初选和整个选举”。
接到美国方面的回复,中国很快以照会的形式给予回复。照会首先指出,中国正在定期、分批地全部撤出朝鲜,然而,团结国军方面却至今没有在撤军问题上接纳任何努力的措施。
接着,照会谴责美国“竟然对这个在宁静解决朝鲜问题上最为迫切和现实的撤军问题避开不谈,而醉翁之意地扯出所谓‘澄清’监视选举的问题来举行纠缠……团结国军各国政府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转移世界人民的视线,以图掩饰美国恒久占领南朝鲜、继续阻挠朝鲜的宁静统一和进一步制造远东紧张局势的阴谋”。面临中国的谴责,美国充耳不闻。7月2日,美国对5月6日的中国照会做出回复,反而对中国坚持所有外国军队从朝鲜撤军作为朝鲜自由选举和统一的前提表现遗憾,并堂而皇之地指出:在没有任何事先摆设的情况下撤出团结国军,将不能适当地解决朝鲜问题,团结国军的存在,是为了在朝鲜问题最终解决之前防止进一步的侵略,当根据团结国决议,朝鲜问题解决的条件具备并执行时,经团结国提议,他们准备撤出团结国军。
从两次照会往来双方强调的重点来看,中国坚持先撤军,再讨论全朝鲜的选举问题;而美国则避而不谈撤军问题,坚持团结国处置惩罚朝鲜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前提下,让中朝方面澄清有关选举的问题。美国可谓是故伎重演,使用他可以操控团结国的优势,实现坚持在朝鲜驻军的目的。
11月11日,第13届联大第一委员会就新西兰等13国提议的关于朝鲜问题决议案举行投票。经由美国的会前运作,团结国大会以54票赞成、9票阻挡、18票弃权,通过了新西兰的提案,坚持了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原有态度。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从朝鲜撤出。
面临美国决意在朝鲜半岛继续驻军的情况,中国政府做了最后的外交努力。首先,中国政府再次通过英国向美国通报照会,对美国7月2日照会做出回复,重申所有军队从朝鲜撤军,尔后通过政治商量实现朝鲜统一的态度,并谴责美国拒不撤军的行为,揭破其本质意图。接着,委托苏联驻团结国代表索波洛夫在团结国大会上宣读散发中国的照会,呼吁到场“团结国军”的国家调整态度,呼吁喜好宁静的团结国成员国为了朝鲜问题的宁静解决,接纳努力措施。
中国的外交努力在团结国发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关朝鲜统一的方式问题泛起了“灵活”的趋向。在谈到团结国在选举中的角色时,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强调“团结国主持”而不是“团结国监视”。
对于西方国家提议的朝鲜问题提案,利比亚和黎巴嫩由支持转向弃权,而且在争论中,加拿大提出了一种“和谐”的方法。然而,这些微小的变化基础不能动摇美国在团结国的优势职位。面临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美国不为所动。
在美国的压力下,11月26日,15国通过了回复中国的照会。照会重申了美国的原有态度。
12月5日,该照会和11月14日团结国通过的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案,经由英国通报给中国政府。收到美国的照会,12月8日,中朝揭晓团结声明,再次对美国拒不撤军的行为举行公然谴责。今后,围绕从朝鲜撤军问题,中美双方的宣传战一直连续到1959年底。
可是,无论中国如何主动努力,美国铁了心不撤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之后,美国继续恒久操控团结国,推迟讨论朝鲜问题。时过境迁,而美国军队却一直驻扎在南朝鲜至今。
本文来源:886体育app下载平台-www.gddafa.com